平菇主要品系简介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 浏览(4369)

平菇主要品系简介

农科12:中广温型平菇菌株,适应春秋季节出菇;发菌温度5~36℃,最适24~28℃;出菇温度5~25℃,最佳18~20℃;丛生或覆瓦状叠生,大朵形,菌盖灰至深灰色,菌柄细短,菌褶白色、细密,叶片中等偏小,朵形紧凑,菌肉紧实,商品性好,是国内新世纪初以来中温型平菇的代表菌株之一。

8359:中广温型平菇菌株,丛生或覆瓦状叠生,朵形紧凑,菌肉紧实,产量高而且稳定,商品性优于农科12,近年经过连续的脱毒处理,生产性状越来越好,可耐较低和较高的温度,受到南北各地菇农朋友的喜欢。

中秋八号:中广温型菌株,该菌株系2008年从废菌袋中分离而得,经过脱毒处理、出菇品比试验,2010年开始中试。该菌株的典型特点是:抗杂抗病力强,一般生产中不会感染黄菇病等病害,增产潜力大,按菌丝后熟技术进行管理,一般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00%以上,是今后春季和早秋栽培当家种之一。

2020:这是2014年推出的最新菌株,其含义是“大面积推广可延续到2020年都难以超越的菌株”,似乎有点夸口的成分,但菌株的表现确实不错。该菌种来源同中秋八号,属于中广温型菌株,只是鲜菇的菌盖色泽较之中秋八号略浅,叶片略小、偏厚,鲜菇品相很适应市场的鲜销要求。适应低温性能更高,可耐4℃低温条件而不出现畸形,适应早春至初夏、早秋至入冬季节的出菇,栽培效果和市场效果都很理想。

2006:中低温型平菇菌株,适应冬季12~2月出菇;发菌温度2~34℃,最适24℃左右;出菇温度0~26℃,在16℃左右时表现最佳,长速与菇品质量均优于其他同类低温型菌株;菌盖圆润、周正,深灰色至黑色,温度低于10℃时则表现油黑色。典型特点是耐低温性强,在相应技术配套的条件下,一般不会感染黄菇病、褐腐病等病害,抗性好,高产稳产性高,是今后冬季及早春季节出菇时主选菌株之一。

特抗一号:特抗一号的基本特点与2006相仿,除耐低温特点明显外,较之一般低温型菌株更耐高温,即使30℃条件下仍可继续出菇,而且菇品质量不错。此外,抗病性以及耐高湿特点比较明显,尤其适合深秋季节的一次性投料,直至翌年5月结束出菇的传统季节性栽培。该菌株的菌盖色泽较之2006稍浅,并有点暗色,商品性稍差,但抗性更高。

雪立得:典型的低温型菌株。该菌株是2008年12月从废菌袋中新长出的幼菇分离而来,该时段气温低于0℃,废菌袋即子实体菌盖上尚有雪花覆盖。2009年2月低温条件下菌瓶出菇看出,典型特点是耐低温性特强,即使短期结冰也不死亡,待化冻后可继续生长,是粗放管理的代表种;菌柄短,菌褶衍生、色白、细密,叶片较厚、中等偏小,菌肉乳白色;丛生或覆瓦状叠生,朵形紧凑,菌肉紧实,商品性高。2011年及2012年6月以前的栽培得知:该菌株的抗性、朵形以及产量、商品性,均是近年来市场上难得一见的中低温型菌株,值得在北方地区尤其东北、西北等地大力推广。

83优:中低温型菌株。该菌株于2014年推出,其主要特点为:第一,出菇整齐,叶片中等大小,厚度偏大,色泽好,菌褶白,商品性特好。第二,抗逆能力特别强,抗杂、抗病力强,一般生产中发菌成功率近100%,在相应技术配套的条件下,一般不会感染黄菇病、褐腐病等病害,高产稳产性与2006相仿,但抗性更高,按菌丝后熟技术进行管理,一般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00%以上,是今后晚秋至冬季、冬季至早春季节出菇的主选菌株。

鲁夏一号:高温型平菇菌株,适应夏季出菇。6个高温菌株品比试验中,该菌株的抗病抗杂等指标优于其他菌株,并表现较抗高温的特点;发菌温度6~38℃,最适25℃左右;出菇温度12~36℃,最佳20~25℃;菌盖灰色至灰白色,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变浅,低于20℃时,菌盖可变为深灰色,小拱棚栽培时可显现浅灰至稍有褐色,菌柄稍长,菌褶白色、细密,叶片中等偏大,菌肉白色,丛生或叠生、单生,朵形较紧凑,菌肉紧实,商品性高,高产稳产性好,是夏季生产主导种。鲁夏一号的耐高温特性不如鲁夏二号和高温灰以及火平119等菌株,配备水温空调等控温设备进行生产的效果最佳。

鲁夏二号:高温型菌株。较之鲁夏一号,其抗逆性的能力更高,但其色泽为土褐色,市场效果稍差一些,菌盖的平展性稍差,其朵形也不如鲁夏一号好看。典型特点是耐高温特性明显,产量高而且稳定,潮次不太明显,由开始出菇至出菇结束,基本上需要天天采收,分不开潮次。(责任编辑:祁由强)


广饶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版权所有

广饶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主办

备案编号:鲁ICP备19027226号-1

技术支持:山东汇佳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